电话:0851-28205636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中国节日

从感恩父母到热爱自然——清明节的文化意蕴

来源:唐文明 时间:2022-03-31 作者:遵义人才招聘网 浏览量:

 从感恩父母到热爱自然——清明节的文化意蕴

唐文明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儒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现在中国人过清明节的两大活动主题。表面上看,这两大主题并不相干,前者侧重人文情怀,后者侧重自然关切。这两大主题聚集于清明节一个节日,是风俗演变的结果。那么,我们能否基于儒家核心义理,阐发出这两大主题的相关性呢?

  让我们从祭祖的伦理意义出发来思索这个问题。祭祖是儒家文化非常重视的一个礼制传统,其主导理念是孝。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朱熹以“丧尽其礼,祭尽其诚”解释“慎终追远”,就是从丧祭之礼来分说“慎终”与“追远”。有一幅对联到现在仍会出现在北方农村的丧礼中:“慎终须尽三年孝,追远常怀一片心。”可以说这副对联非常清晰地点出了祭祖的主导理念就是孝。孝在古代各个文明中都有其重要性,但最为中国的儒家所推重。还原到人的生活体验,孝来自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又从对父母的感恩扩及对祖先的感恩。我们的生命由父母给予,如果生命是无价的,那么,来自父母的生育恩德就是无价的,是我们永远无法报答的。由此可见,对父母、祖先的感恩隐含着对自己生命的高度肯定:设想一个厌世者,他可能会抱怨父母为何生了他。

  依儒家义理,感恩体验不仅应从父母扩及祖先,还应扩及天地。张载《西铭》一开篇说“乾称父,坤称母”,意即天地是我们每个人的大父母,因为我们每个人和自然界的万物一样都是天地所生。由此我们能够理解孝的超越性。简而言之,“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生万物与父母生我是“理一”与“分殊”的关系。天地以仁心生万物,落在我的分上即是父母生我。因此,从对父母、祖先的感恩体验中能够且应当扩及对天地的感恩,并由此带来万物一体的理解。这也就是《西铭》最后所谓“民胞物与”的意思。在孟子那里,感恩体验的推扩过程被叫做“反身而诚”,即通过反视自身的来源而达到“诚”的状态。反过来说,不能做到反视自身的来源,从而不能承认父母、祖先、天地的生育恩德,就意味着不诚,或者说自欺。

  将对父母、祖先的感恩扩及对天地的感恩,从而将天地所生万物都看作与自己一体,导致了对自然的热爱态度。因此,从肯定自我的生命到感恩父母、祖先的恩德,从感恩父母、祖先的恩德到感恩天地,再从感恩天地到视万物与我为一体,儒家所揭示的这一系列连续性的生存体验已经将人文与自然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了。就人文与自然的关系而言,儒家的立场其实是,人文基于自然而成就自然。于是,清明节的两大活动主题,可以统合于天地生生之大德这个儒家义理的核心。如果说扫墓祭祖根本上是基于对天地生生之大德的感恩,那么,踏青郊游所呈现出的对自然的热爱,正是来源于对天地所生万物的关爱,因而也是对天地生生之大德的一种回应性情感。

  总而言之,感恩父母、感恩祖先、感恩天地的体验意味着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生活态度,这正是清明节的文化意蕴所在,共同体现于清明节的两大活动主题。不过,在我们意识到感恩父母、感恩祖先、感恩天地的重要性的同时,还不能忘记将这些感恩体验凝固为经典与传统的文化奠定者和传承者,即圣贤。也就是说,在感恩父母、感恩祖先、感恩天地的同时,我们还要感恩圣贤。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企业服务热线、服务监督热线:0851-28205636 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作品、版权均归遵义市智胜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ICP备案号:黔B2-20210051 贵公网安备52030002001171号

地址:遵义市新蒲新区蔷薇7期X3栋1013 EMAIL:740361636@qq.com

ICP经营许可证:黔B2-20210051 人力资源证: (黔)人服证字【2020】第0399000913号

Powered by 遵义人才招聘网.

用微信扫一扫